栏目分类
杠杆实盘_配资平台官网_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
杠杆实盘
配资平台官网
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
期货线上配资 “培训贷”中的机构包装术:万元学费包上岗 “想赚大钱先贷款”
发布日期:2024-10-17 06:52    点击次数:106

  “培训完成即可在公司上岗,如果没找到工作可以继续培训。”

  “零元入学,分期每月支付596元就可以学习课程,之后一单就可以赚回来。”

  “培训贷”抛出学费零门槛、包找工作的诱惑,让不少求职者一步踏入陷阱。“当时公司称要招聘计算机运维岗位人员,面试之后却说我能力不足,需要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且保证工作后才会进行扣费,培训费用从工资中进行扣除。”去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小陈遭遇了“培训贷”骗局,至今上万元贷款仍未还清。

  小白则同样被绘画培训课程“种草”,不仅免费培训,工作人员口中未来接一单最少可以收入1000元到2000元。“对方称前期只需要交100元的定金,就可以学习8000元的课程,没钱的话公司可以帮忙从其他平台去做分期”。

  然而,赚钱就可以轻松补上学费的“窟窿”,只是培训机构编织的一个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培训贷”盯上求职或兼职的年轻人。不良培训机构诱导求职者在网络贷款平台借贷后,并未兑现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而求职者则陷入退费难和高利贷风险。

  求职反被套路贷款,“2.4万元培训费没还完”

  小陈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西安千峰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更名:西安云伯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自己签订了一份辅导就业协议,并口头承诺培训期完成后,通过考核一定可以在公司工作,若未找到工作可以继续参加培训。

  小陈回忆,签订协议后,公司要求其在一个名为“月易付”的平台上签订一份一年三个月的“赊购协议”。根据协议,小陈需要支付超过2.4万元的培训费用,其中基础费用2.18万元,手续费2289元。

  小陈提供的“赊购协议”。 受访者供图

  贝壳财经记者看到,这一协议2023年11月开始生效,前三个月小陈不用支付基础费用,只需每月支付手续费152.6元。2024年2月到2025年1月,小陈每月要支付1816.67元基础费用以及152.6元手续费。

  签订合同进入培训,小陈也逐渐看清真相——不仅培训内容主要为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培训完成后可以直接上岗”的承诺也化为泡影。

  “培训质量极低,一开始说培训完成后可以直接到公司上班,到最后却说需要我们自己找工作,公司只负责内推。”小陈表示,该公司所谓的内推,就是将学员简历投至一些缺人的外包公司,而自己最后也没有找到工作。

  贝壳财经记者在小陈签订的“赊购协议”上看到,协议规定若未按时足额缴纳付款,需向该公司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若逾期付款,公司有权将其违约信息上传至平台或其他信用系统。

  目前,小陈仍欠着上万元培训费用,“我现在平均每月到手工资4000元左右,每个月要还近2000元贷款,还有8个月费用没还完,除去生活费基本月光,压力很大。”

  同样是低价培训以及“打包票”找工作的幌子,四川王女士也走入“培训贷”的局。

  “当时在网上看到一个配音培训的广告,加了工作人员微信后,对方说我的音色很好,可以通过他们的培训去接单赚钱。”王女士表示,该工作人员告诉她公司会有接单渠道,只有参与培训才能给分配单子,培训费用4900元。

  王女士表示无法负担学费后,工作人员抛出每月支付“入学金”的方案,约定将培训费用分为12期,王女士通过该公司公众号每月缴纳408.33元即可。“对方称如果不还款,会影响我的个人征信,还会影响我上课和接单,所以我只能缴纳。”

  和小陈一样,王女士发现所谓培训课程的质量并不理想,让王女士难以接受的是最终钱和工作“两空”。“学完之后,他就把我踢出了课程群,而且说好的配音单子一个也没有见到。”

  王女士称,自己分期缴纳的“入学金”是公司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于“惠学习”办理的贷款。

  王女士提供的培训贷款截图。受访者供图

  5月31日,贝壳财经记者电话联系了月易付及惠学习两家平台,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回复。

  当天,就是否诱导贷款培训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贝壳财经记者拨打了西安云伯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电话,截至发稿时未接通。

  贝壳财经记者在企查查看到,西安云伯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024.1024万元。在黑猫投诉上,贝壳财经记者以该公司现用名和曾用名搜索后看到4条投诉,均吐槽公司存在虚假宣传培训后上岗、诱导分期贷款培训。

  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00万元,企查查显示,该公司自身风险有22条,其中作为被告卷入商业合作纠纷11次,曾因“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被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15万元。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已被限制高消费。

  在黑猫投诉上,贝壳财经记者以该公司运营的“轻备学院”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共有618条投诉,包括“诱导学生贷款培训”“宣传与实际不符,课程质量差”“软件登不上,课程打不开,公司疑似跑路”等问题。

  机构设局:“零元入学”包培训包上岗,宣称接单就“回本”

  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上以“培训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投诉超过2.4万条。其中套路基本相似:公司以招聘或提供工作机会为由,要求求职者参加培训,并承诺培训结束可上岗或接单赚钱。若消费者无法一次性支付学费,这类公司则称可通过提供贷款的方式,分期支付学费和利息,解除合同的话则需要支付违约金。

  贝壳财经记者以课程咨询为由联系了多家公司,在兼职平台上,一家名为吉林小鸡快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了“剪辑视频”的相关岗位,记者投递简历后,工作人员联系记者介绍工作内容及薪酬待遇后,称公司会为学员提供培训,还有老师为学员提供单子赚钱,“做AE特效的话,一单就是500元以上,多劳多得,有同学能赚五六千元。”

  当贝壳财经记者表达学习意向后,该工作人员称,培训可采用“零元入学”的模式,“总共费用只有3576元,可以分6次来交,每个月支付596元,每个月接单赚钱去补这个费用,没什么压力。如果不想学了,只需要交完当月的费用就给你取消分期了。”

  随后,该工作人员发来一张带有“校企服”字样的二维码,要求记者通过支付宝扫码进行“先学后付”的支付操作。记者扫码后,点击抢购按钮,显示要实名认证,填写真实信息、身份证号、电子邮箱、联系地址。

  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中,另一家名为王氏教育的培训机构同样为记者引路至贷款。官网显示,这一机构提供平面设计培训服务,工作人员表示,线上课程培训会持续四个月时间,价格为5800元。当记者称无法一次性支付这笔费用时,工作人员称,“能理解,咱们年轻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你可以考虑助学分期,帮助你减轻压力。”

  这一工作人员口中,分期会走助学平台,“假如分24期的话,一个月差不多两三百块钱,如果违约会产生征信影响。”

  对于培训后能否保证接到单子,该工作人员称,若是线下入学,则会签订就业合同,只要学员保证出勤作品和项目,会有老师负责推荐工作,“老师会给你包装简历,让你找到工作。”若是线上上课,则会提供兼职接单的平台。

  这样的话术,对于不少求职者来说或许不陌生。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这两家公司在黑猫投诉上都已是被吐槽对象,其中吉林小鸡快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有32条投诉,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分期支付学费等问题。一名投诉者称,自己要求退单后工作人员称交20%的违约金才给退。

  对于王氏教育公司,有投诉者称,此前支付了2000元定金,但签合同时公司告知学费是3.36万元,自己发现钱不够并想退款时,公司称押金不退还诱导其进行分期贷款。

  揭开“培训贷”假面,金融机构应加强资质审核

  针对“培训贷”套路,此前已有多个部门提示风险。

  早在2022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表示,据教育部、北京市人社局等部门的相关监管规定,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校外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针对成年人的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不得向消费者捆绑信贷服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群体发放消费贷款。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3年5月发布的2023年第1号预警称:“培训贷”骗局时有发生,且呈上升态势。个别不良培训类机构以只要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就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学费可以分期付款等承诺,诱导学生在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借贷。但课程开始后,学生并未得到机构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而且面临退费困难和高利贷风险。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称,求职者往往面临着就业压力,对于提升自身技能和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渴望,使他们容易被虚假的招聘和培训广告所吸引。而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利用求职者的这种心理,通过夸大培训效果、承诺提供就业机会等手段,诱导求职者参与培训。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求职者因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没有认真了解培训内容和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就轻易相信了不良商家的承诺,导致中了“培训贷”圈套。

  江瀚表示,治理“培训贷”,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和贷款平台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这些机构的经营资质和业务范围,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其次,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应加强对申请人的资质和还款能力的审核。应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培训和就业活动,避免被不良商家利用,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贷款用途的监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或滥用。

  此外期货线上配资,求职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认真了解培训内容和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避免被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和承诺所迷惑。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明确承诺通过培训后可以上岗,但最终未能兑现,这可能构成合同违约。求职者可以依法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公司退还培训费用和赔偿相应的损失。

  “招聘转收费培训涉嫌违法。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刘凯称,给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其费用理应由用人单位支付,不能将培训费作为额外的费用要求员工自己承担。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学生贷款进行培训,还可能涉及合同诈骗,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